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天气(谁能一个字不落的说出名字及其所有作品)

作者:游客 时间:2023-11-27 阅读:45

1.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天气,谁能一个字不落的说出名字及其所有作品?

第一位女诗人:庄姜

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庄姜的作品《燕燕》,是《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论艺术感染力,宋代许顗赞叹为“真可以泣鬼神!”论影响地位,王士禛推举其为“万古送别之祖”。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

《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卫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卫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闭。

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博学的流亡女诗人: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东汉末年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文姬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文姬归汉后,想念留在匈奴的两个儿子,柔肠寸断,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悲愤诗(节选)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念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柰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鸣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回文诗之集大成者:苏蕙

苏蕙,字若兰,魏晋三大才女之一,自幼容颜秀丽,天资聪颖,其创作的回文诗《璇玑图》为传世之作。

“璇玑图”是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能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读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们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而当初苏蕙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靠的除了她的一腔深情外,也绝对少不了她的绝世才情。

璇玑图诗(选一)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

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纷光珠耀英,多思感谁为荣?

周风兴自后妃,楚樊厉节中闲。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

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受诏作愁思之文:左芬

左芬(?-300年),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女诗人,是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妃嫔。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文辞甚为研丽。代表作:《离思赋》。

感离诗

自我去膝下。倐忽逾再期。

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

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林下美人咏絮才:谢道韫

谢道韫,东晋才女。其作品挥洒自如,气度非凡,不让须眉。《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西汉著名女辞赋家: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楼烦人,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崭绝清巧,拟古尤胜:鲍令晖

鲍令晖,出身贫寒,才华出众。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女诗人,鲍照之妹,是继蔡琰、左棻等人之后的又一著名女诗人,也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箸作的女文学家。梁代诗歌理论批评家钟嵘认为,南北朝宋齐两代能诗文的女子,只有鲍令晖、韩兰英两人。

拟青青河畔草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玉阶之赋,纨素之辞:韩兰英

韩兰英,南朝齐女作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有文辞。宋孝武帝时献《中兴赋》被赏入宫。齐武帝时为博士,教六宫书学。钟嵘赞云:“兰英绮密,甚有名篇。”

奉诏为颜氏女即席赋诗

丝竹犹在御,愁人独向隅。

弃置将已矣,谁怜微薄躯?

素风逾迈,清辉益远: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公元664—公元710),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今河南省三门峡陕县)人,唐代女诗人、政治家。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万里桥边女校书:薛涛

薛涛,字洪度,中唐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她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李季兰

李冶,字季兰。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刘长卿对她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 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一起,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多才多艺,歌声彻云:刘采春

刘采春,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据说她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绕梁三日而不绝。她还是词曲全能的创作型歌手。“唐人朝成一诗,夕付管弦”,在《全唐诗》中,6首曲皆归刘采春。

啰唝曲六首(选读)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其三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其四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色既倾国,思乃入神: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鱼玄机容貌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尤工诗。

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独禀天地之灵秀:杜秋娘

杜秋(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且能歌善舞,填词作曲,多才多艺。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清新婉丽,蓄思含情:朱淑真

朱淑真,又作淑贞,号幽栖居士。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诗作辑成《断肠集》。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济南(山东济南)人,杰出的女文学家,婉约词宗,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过目不忘,满腹才华:孙道绚

孙道绚,号冲虚居士,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少聪明,颖异绝人,于书史无所不读,一过辄成诵。善诗词,笔力甚高。遗词六首。

南乡子·春闺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袴,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吴淑姬

吴淑姬(约公元一一八五年前后在世),失其本名,浙江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有《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佳处不减李易安。

小重山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福。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独钟于一人,情追“梁祝”:张玉娘

张玉娘(1250 ~1277),宋末文学家,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属浙江丽水市松阳县)人。她出生在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任过提举官。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时以班昭比之。然她才丰而运蹇,未尽其才,将婚而逝,事追“梁祝”,令人感慨唏嘘。

古别离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复返,古道生秋草。

迢递山河长,缥缈音书杳,

愁结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

澹泊罗衣裳,容颜萎枯槁。

不见镜中人,愁向镜中老。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严蕊

严蕊,(生卒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有众多名士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沈园绝唱钗头凤:唐婉

唐婉,字蕙仙,生卒年月不详。陆游的表妹,陆游母舅唐诚女儿,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她是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后不久,一代佳人便香消玉殒,抑郁而终。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能诗善画,博学多才: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镇茅山村)人,一说华亭(今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延佑四年(1317),封魏国夫人。

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姿容姝丽,侠肝义胆:朱帘秀

朱帘秀,女,元代文学家。排行第四,人称朱四姐,元时著名杂剧女演员,后嫁与钱塘道士洪舟谷,不知所终。现存套数一套,小令一首。关汉卿曾这样形容她:“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又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

寿阳曲·答卢疏斋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格调近古,词采清丽:沈宜修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苏吴江人,明代才女。出生书香世家,著名文学家沈璟侄女,文学家叶绍袁之妻。她聪颖好学,才智过人,工画山水,能诗善词,著有诗集《鹂吹》,收录800余首诗。

蝶恋花

犹见寒梅枝上小。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

著述甲士林,才艺冠女班:黄峨

黄峨(1498-1569),字秀眉,明女文学家。明朝工部尚书黄珂之女,少年时其诗名就为时人所知,为著名才女。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与新都状元、翰林院修撰杨慎(升庵)结为伉俪。

寄外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朝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姿容冠绝,才华出众:冯小青

冯小青,中国著名才女、词人,广陵世家女,其父是建文帝时广陵太守。自小秀丽聪颖,孤芳自怜。工诗词,解音律。因离乱,嫁至杭州,为大妇所妒,僻居西湖孤山。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红楼梦》引小青诗:“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需怜我我怜卿。”黛玉形象实以小青为原型。著有《小青词》。

绝句

其一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其二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史上第一长寿女诗人:郭真顺

郭真顺(1312-1436),出生于明潮州府揭阳龙溪都(今属潮州市潮安县),元末明初中国著名女诗人,120岁仍能写诗,125岁逝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女诗人。下面选录的这首诗写于她120岁那年。当时,其夫其子都早已不在人世,但她还很康健。

归宁自序

天甲年来度二周,桑榆暮景雪盈头。

五经立业儒家雅,三子成名壮志酬。

桥梓有光联俎豆,柏舟无憾泛横流。

阶前兰玉森森秀,斑彩扶来到首丘。

词是易安人道韫:徐湘苹

徐灿(1617或1618——1698?)字湘苹,号深明,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她集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于一身,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为“蕉园五子”之一。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永遇乐·舟中感旧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重杨,而今金尽,秾李还消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西山在,愁云惨黛,如共人凄切。

美艳绝代,才气过人:柳如是

柳隐(1618-1664),字如是,号影怜,又号蘼芜君,江苏吴江人。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妙龄时坠入章台。晚归钱谦益称河东君。及钱病殁,遂投缳自尽。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裏。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

玉烛新·白海棠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无粉黛脂泽之色有风霜高洁之象:倪瑞璇

倪瑞璇字玉英,生于清代康熙年间,书香门第,聪颖过人。瑞璇7岁开始学古文,8岁习作诗,9岁读诵五子书,长大后凡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唐末大家等论著、诗文,无不精通。她不仅能写诗作画,而且.通晓音律和精于女红,是一位不多见的才女。

寒夜对雪

一天好雪落黄昏,满地铺平不见痕。

冷到二更犹彻骨,深过三尺欲填门。

寂寥梅影支疏牖,呜咽鸿声隔远村。

飞絮撒盐休计较,老盆新酿理宜温。

清流之笔,雅正之音:熊琏

熊琏,生卒年不详,清代乾嘉时才女。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才慧命舛,苦节一生。家贫,晚为闺塾师,依母弟居。有诗词文赋传世,颇多佳作,罕为人知。集中屡有惊人之句,然造语过哀,读之泪下。

金缕曲

薄命千般苦,极堪哀、生生死死,情痴何补。多少幽贞人未识,兰蕙香消荒圃,埋不了、茫茫黄土。花落鹃啼凄欲绝,剪轻绡、那是招魂处。静里把,芳名数。

同声一哭三生误。恁无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怜色怜才凭吊里,望断天风海雾。未全入、江郎恨赋。我为红颜频吐气,拂霜毫、填尽凄凉谱。闺中怨,从谁诉。

写风雨之新声,发海天之高唱:吴藻

吴藻,(1799-1862)。字苹香,自号玉岑子,仁和(今杭州)人。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沈善宝《名媛诗话》有云:“吴蘋香最工倚声,著有《花帘诗稿》行世。诗不多作,偶一吟咏,超妙绝尘……”

乳燕飞·读《红楼梦》

欲补天何用。尽消魂、红楼深处,翠转香拥。呆女痴儿愁不醒,日日若将情钟。问谁个、是真情种。顽石有灵仙有恨,只蚕丝、烛泪三生共。勾却了,太虚梦。

喁喁话向苍苔空。似依依、玉钗头上,桐花小凤。黄土茜纱成语谶,消得?人心痛。何处吊,埋香故冢。花落花开人不见,器春风、有泪和花恸。花不语,泪如涌。

清幽婉丽,浪漫灵动:赵君兰

赵君兰(1821-1861),字我佩,道、咸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举人张上策妻,有《碧桃仙馆词》,收词56首。其父赵庆熹为词曲名士,著《香消酒醒词》。赵我佩幼承家学,并受业于名师,“能度曲,娴音律”,亦精于书法。她与关锳、吴藻为至友,词体亦略相近。其词清幽婉丽,意境佳妙。

踏莎行·春草

径绕苔花,庭飞柳絮。池塘寂寞清明雨。西园蝴蝶故依依,东风吹梦来何处。

别浦魂销,画楼人伫。离愁三月长亭路。经年绿遍旧城根,萋萋又送王孙去。

以天下为己任: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 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

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吕碧城

吕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满江红·感怀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怀愤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天气(谁能一个字不落的说出名字及其所有作品)

2.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什么意思?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赏析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人皆传以为笑。前辈风流略尽,念之慨然。小楼谷隐,要不可无方外之士时相周旋。余非鲁公,固不能致志和,然亦安得一似之者而与游也。(叶梦得《岩下放言》) 山谷(黄庭坚)晚年亦悔前作之未工,因表弟李如篪言《渔父词》,以《鹧鸪天》歌之甚协律,恨语少声多耳。因以宪宗遗像求玄真子文章,及玄真之兄松龄劝归之意,足前后数句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东坡笑曰:鲁直乃欲平地起风波也。 (摘自《白香词谱笺》) 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3. 让爱茶人士共同探讨一下?

汉语中的单词的意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意蕴十分丰富, 仅就“道”字的常用意义而言, 在《辞海》中就列了15 种义项。它既指道路或水流通行的途径, 又指方向、方法、法则、规律、道理、道德, 还代表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 也可以说“道”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还是一种非常玄妙的人生观, 并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自已的一种宗教---道教。

“茶道”一词也一样, 它既可以指茶的采造煮饮的方法和技艺, 又可以指通过茶事活动所反映的有关的思想、理念及宗教性观念, 这里的“道”即茶事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所以,“茶道”,茶中之道, 既是法规,又是理念。

“茶道”一词在我们所见的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 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 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 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相关的记载还见于唐·刘贞亮概括的茶之“十德” : “以茶散郁气, 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

在释皎然的《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中也有此说: “一饮涤昏寐, 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需苦心破烦恼。…… 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正如《封氏闻见记》所言, 唐代中国茶道的形成与被后世称为“茶圣” 、“茶神” 的陆羽(鸿渐)有密切关系。

陆羽出生于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 , 幼时即被龙盖寺(后改称西塔寺) 的智积禅师收养, 在寺中长大。

《全唐文·陆文学自传》: “始三岁, 载露, 育乎大师积公之禅院”。他自幼好学, 为积公煮茗, 但他不愿阪依佛门, 十一岁即逃出寺院, 去学演戏, 受到当时被贬到竟陵当太守的李齐物的赏识, 李齐物介绍陆羽去天门西北火门山的邹夫子处求学。

此后, 陆羽四处游历, 曾到过鄂、赣、皖、苏、浙的茶区, 最后在盛产名茶的湖州若溪结庐隐居。其间结交了皎然、李治、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僧高士,于765年根据32 州、郡的实地考察资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初稿。

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陆羽《茶经》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可以说, 由于陆羽的功绩, 在唐代,中国茶道已经基本形成。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 这决不是偶然的。

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 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 饮茶的方式在唐代逐渐由药饮和粗放式煮饮发展成为细煎慢吸的品饮, 发展演进为艺术化、哲理化的茶艺、茶道。

从传说时代“神农尝百草”时以茶解毒至秦汉和魏晋时期基本上是茶的药用和粗放煮饮时期, 但那时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认识了茶的本性。《神农本草》: “茶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梁代·陶弘景《杂志》: “苦茶轻身换骨” 。

诸如此类的记载还很多, 多涉及身体与精神两方面, 这些对茶性的认识为茶后来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宗教中的用途奠定了基础。茶文化在唐代的大发展, 陆羽的贡献功不可没。

陆羽(733---804年) 生活的中唐时期(唐玄宗开元21年至唐德宗贞元20年),正是饮茶之风由南至北大为盛行的时期。陆羽的《茶经》系统地论述了茶事的各个方面, 包括茶的采造煮饮方法和技艺, 其中着重阐述了煮茶和饮茶的要求和方法、用具等等。《茶经》既是对唐以前茶事的总结, 又包含了陆羽对茶煮饮方法的革新与完善,可以说是陆羽在对以前茶事的总结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汇贯通的基础上, 综合创造了中国的茶道。

说到茶道, 包括茶道思想、茶道程式、茶道规则、茶道用具等几个方面。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这是因为这几方面的因素在唐代已经基本定型。

下面仅以陆羽的《茶经》为例概略地加以叙述。

首先探讨陆羽《茶经》中所反映的中国茶道的思想。

《茶经·一之源》: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强调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旨在正雅精俭, 把茶当作养廉和励志、雅志的手段。

“精行俭德” 即为陆羽的茶道思想。

《茶经·五之煮》中又说“茶性俭, 不宜广, 广则其味黯淡”。

唐朝另一著名茶人卢仝流芳百世的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诗)中也有赞茶“至精至好且不奢” 的诗句, “不奢” 即“俭” 。

刘贞亮的“茶十德” 中也强调“行道” 、“雅志” , 这些也正是中国茶道的基本思想。

历代茶人也大多崇尚俭朴, 以茶来养廉, 陆羽在《茶经· 七之事》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的一系列嗜好饮茶的名人轶事,其中不乏以茶养廉、以茶示俭的事例。

如齐国的布衣宰相晏婴“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卵, 茗茶而已”。

又如陆羽称之为远祖的吴兴太守陆纳, 陆纳用来招待卫将军谢安的只有茶和果品, 陆纳的侄子陆椒私下准备了丰盛的酒食, 谢安走后, “陆纳杖责陆椒四十板” , 因为陆纳认为陆椒玷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

还有引自《晋书》的记载: “桓温为扬州牧,性俭, 每宴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

用茶来显廉示俭的例子还有: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 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

生活俭朴一直是中国人盛誉的美德之一, 这正和茶的本性相契合, 所以茶从一种普通的植物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凝聚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重大的主题都在茶文化中有所反映。

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这些名人轶事也正是他自己的茶道思想产生的土壤和基础。“俭” 是陆羽茶道的基本思想。他创制的茶道用具也大倡俭朴, 如制“鍑”(锅)“用银为之至洁, 但涉于侈丽” , 所以“卒归于铁也” 。

陆羽《茶经》对中国茶道的程式, 规则和用具作了统一规范。

《茶经》专列一节论述茶之器。

道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 是无形的, 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的, 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

《茶经·四之器》对24 种煮饮茶器具的设计制造, 炙茶、煮茶火候的掌握,对水源的选择, 特别是煮茶过程中对水沸的处理以及对沸水面上茶的沫、饽、花的培育和酌茶分配、饮茶要领等等技艺,都有非常细致而具体的描述。

唐·皮日休评论说: “茶事, 竟陵子季疵言之详矣。…… 季疵以前, 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 与夫渝蔬而吸者无异也。…… 季疵始为《经》三卷, 由是分其源, 制其具, 教其造, 设其器, 命其煮。”

《茶经·六之饮》总结了从采茶到饮茶整个过程中九个较难掌握的关键及各个关节须禁忌的事。即陆羽所谓的“茶有‘九难’ : 一曰造, 二曰别, 三曰器, 四曰火, 五曰水, 六曰炙, 七曰末, 八曰煮, 九曰饮。”

陆羽认为, 在有云的天气采摘茶叶, 入夜后才焙炙, 这是不正确的制茶法。嚼尝茶叶的味道, 嗅其香味, 此非鉴定茶叶好坏的好方法。有腥味的鼎甑, 不是好的茶器。树脂多的柴薪或厨房用的木炭, 不是好的燃料。急流或静止之水, 水质欠佳。茶外层已炙好而内部仍是生的, 不算会炙茶。末茶呈绿色或青白色的,不是上品。手法生硬搅动急速, 这不是煮茶的方法。夏天饮茶, 冬天不喝, 无法知道茶味。

这“茶之九难” 应该算是陆羽总结归纳了前人的经验而制定的茶道规则。

陆羽在此还指出了待客饮茶的分配办法。在《茶经·九之略》中陆羽阐述了在深山、野寺、泉涧边、岩洞里等特殊环境下, 茶的煮饮过程中可以省略的一些程序和器具, 但同时指出: “但城邑之中, 王公之门, 二十四器阔一, 则茶废矣! ”

茶道自有其程式及用具的规则,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唐代社会已具备了中国茶道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思想积累。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唐帝国时期已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社会经济文化蓬勃发展, 国势强盛, 经济繁荣, 各种哲学、宗教观点、学术思想异彩纷呈, 交相辉映, 形成一种多元的开放格局, 多种来源多种流派的文化在此进入文化上的综合创造时期。文化的融汇激发理论上的重新思考、融合、深化和提高。

唐朝前期的社会大发展是全方位的, 其经济繁荣也是全面的,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各个方面。经济的繁荣特别是交通的发展对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唐代的茶业( 包括制茶业和茶叶商业) 也十分发达。唐时的产茶区特别是名茶产地增多, 《茶经·八之出》记载了当时的主要产茶区共42 州, 分为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岭南、黔中、江南等几大茶区。可以说是产量颇大, 且名茶不胜枚举。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茶自江淮而来, 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唐·李肇《国史补》: “风俗贵茶, 茶之名品益出。” 这时饮茶也逐渐普及而形成风气, 《茶经·六之饮》中也说“茶之为饮, ……傍时浸俗,盛于国朝, 两都并荆、渝间, 以为比屋之饮。”

这些都为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和中国茶道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营造了适宜的氛围。

唐代中国茶道的形成还有着丰厚的思想渊源。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思想的精华而形成的。

陆羽创立中国茶道的总格局, 实际上是儒、释、道诸家思想的合流和对其的综合创造。随着隋唐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建立, 文化上表现为各种文化兼容并包、交融发展, 即不仅尊崇儒学, 而且佛、道并重。因此, 在陆羽的茶道思想中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时代特点。

陆羽创立的中国茶道中包含了儒、道、佛的思想精神, 这一点在《茶经》中有诸多反映。

在茶道的形式和用具上, 陆羽借鉴了儒家经典《周易》的思想。他所制的器具, “风炉以铜铁铸之, 如古鼎形。厚三分, 缘阔九分, 令六分虚中, 致其坛漫。” 此即利用易学象数原理严格定其尺寸、外形。

风炉一足上铸有“ 坎上巽下离于中” 的铭文, 坎、巽、离都是《周易》中八卦的卦名, 坎(三) 为水, 巽(二) 为风, 离(三) 为火。陆羽还将这三卦及代表这三卦的鱼(水虫)、彪(风兽)、翟(火禽)绘于炉上。因其“‘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 风能兴火, 火能熟水, 故备其三卦焉。”

五行和谐是中国人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理想, 陆羽把它引入茶道之中, 认为水、火、风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

风炉另一足上铸的“体均五行祛百疾” 也是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 观念的反映。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调和, 从而可以达到“祛百疾” 的养生目的。阴阳五行观也是中国道家的基本观念范畴。

第三足的铭文“圣唐灭胡明年铸” 本来是起纪年作用的, 但从陆羽对所处的唐代誉之为“圣唐” 、对平定安史之乱的盛赞也可以看出其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和表达对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的向往之情。

陆羽创造的“鍑”(锅) 也特意“方其耳以令正也; 广其缘以务远也; 长其脐以守中也” 。这“令正” 、“务远” 、“守中” 的思想也正是儒家的治国之理。

在中国茶文化中, 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中国儒、道两家思想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实际状况。中国的士大夫和文人阶层, 大多推崇“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既主张积极入世, 又不反对退隐、避世。

在中国茶道思想中, 十分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顺乎自然的精神,这也是道家思想在茶道中的反映。在道家看来, 茶是契合自然之物, 又是养生的媒介, 还是可借助用于修道成仙的灵物。

陆羽创立中国茶道的基本技艺也十分推崇自然之美, “六之饮” 中陆羽慨叹“天育万物,皆有至妙, 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五之煮” 中详细描绘了煮茶时沫饽的变化之美“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 又如回潭曲诸, 青萍之始生; 又如晴天爽朗, 有浮云鳞然。其沫者, 以滓煮之, 及沸, 则重华累沫, 蟠蟠然若积雪耳。” 茶之情趣与自然之美的神韵相合, 也一直为中国的茶人们所看重, 于是才有松下煮茶和煎雪品茗的雅趣, 在文人墨客的诗中也才有山寺野泉物我合一的意境。

这样的诗句在唐代茶诗中不胜枚举。

唐·陆龟蒙的“闲来松间坐, 看煮松上雪。”

唐·钱起的“竹下忘言对紫笋,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

唐代僧人灵一的“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

唐·皇甫曾的“幽期山寺远, 野饮石泉清。”

中国茶道在唐代形成的一个关键成因与佛教中的禅宗在唐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唐代初期至中叶, 佛教发生了一个重大改革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派, 这就是“禅宗” 。

“禅” 是从印度的 “禅那” 一词转化而来, 指的是佛教中一种修行的方法。禅宗认为, 自己接受了释迦牟尼的直接的秘密的传授, 是“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不立文字” 的心传, 它的根据就是人自己的“本心” 。照禅宗的说法, 释迦牟尼的这种秘密传授, 称为“密意” 或“心法” , 在印度经过27 代的传授, 到梁武帝时经达摩传到中国, 又经过5代传给慧能(638一713年)。

禅宗一派经慧能的发扬光大进而逐渐取代了其它宗派, “禅” 在中国成为了佛教的别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禅宗是汉化了的佛教或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它既不象小乘佛教那样宣传出世迷信, 也没有大乘佛教那样多纯粹的哲学思辨, 而是多了一些调和性、融摄性和简易性, 偏重在现实人生之日常生活中认取, 所谓“参禅悟道” , 重视“顿悟” , 主张佛在“心内” 、内心清静空无便是佛。

从上可知, 由于禅宗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 与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清静无为等思想都有相通之处, 并且免去了许多清规戒律, 比较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禅宗在唐代发展很快, 僧人行遍天下。而茶的平和、益思、去魔祛邪、淡泊去欲、令人清醒不眠等品性又正与禅宗相通, 所以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佛教盛行的唐宋期间,寺院饮茶之风也大盛, 南方名刹大多建于名山之上, 江南名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大都适宜种茶, 我国的许多名茶最早就是寺庙茶或由此发展而来的。在古刹禅寺中, 还常备有“寺院茶” , 并且以最好的茶叶用来供佛。

据《蛮匝志》记载, 觉林寺的僧侣“待客以惊雷(中等茶), 自奉以营带草(下等茶), 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 最下以自奉也。” 寺院还多按佛祖规制, 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总之, “茶禅一味” 是有所体现的。

正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 所说: “开元中,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 大兴禅教。务于不寐, 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

以上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唐代中国茶道形成的影响,可以说,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构成了中国茶道的思想基础。

陆羽一生勤读古籍, 精研佛、道经典, 学识广博, 喜交良友, 其中不乏名儒、高僧和道士。这些也是陆羽确立中国茶道的指导思想和创立茶道基本格局的有利条件。

可以说,茶道在唐代由陆羽始创, 这绝不是偶然的。

4. 献给老寿星的诗?

祝福生日的诗词

1、生聚同相庆,日盼共言欢。快意颜永驻,乐与枝理连。

2、扇风生福禄,云间日常秀。财气快登先,同公乐万寿。

3、雪中生白云,财泽日已临。福禄快行走,好运乐长荫。

4、生逢俱如意,日沐南风吹。快事长伴友,乐衔月下杯。

5、生日福无涯,日寿素所辖。快走揽财气,乐处情满家。

6、生诞正逢雪迎春,日新年新万象新。快意真心谁若懂,乐邀同游共凡尘。

7、生入红尘种梦根,日来百祝共销魂。快推诗笔觅新句,乐满长笺始寄君!

8、生就福如东海澜,日临南山青松岚,快采琼花祝生辰,乐曲仙音绕娇娆。

9、生来慧质乾坤颂,日吐珠玑盛世夸。快马载福奔万里,乐于送寿到千家。

10、生辰福路多健康,今日朋友聚一堂。人生快意有所得,寿星此乐你我知。

11、生辰之庆好繁华,日光普照更添色。快门按下定此景,乐在今朝年年有。

12、生来即胜白花芳,日洒金光满院香。快意时时前后伴,乐融富贵进门窗。

13、生逢喜时同相聚,日月星辰与亮齐。快意叠来亦由研,乐善好音终因缘。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世间离恨何年罢。——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T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倦寻芳慢·露向晚》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怕闻井叶西风到。——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浮抖峤醣·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5. 夏雨古诗赏析?

夏天来了,夏天的雨也会随时光临的。夏天的雨,常常雷电交加,倾盆大雨下个不停,猛烈而又迅猛,给人带来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夏天的雨,像是踏着欢快节奏的精灵,驱赶这烦闷空气中的暑热。在古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夏雨的佳作,给我们带来雨中的美景、雨中的感受,以及蕴含在夏雨意象中的文化意蕴。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是写雨的高手。

夏雨来得迅猛,去得也快,给人变化突然的感觉。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对此有生动地描绘: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6. 被写进了哪些诗词里?

我的家乡即墨,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即墨,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

今天我来盘点一下即墨被写进哪些诗词里,当然了历代以来即墨籍文人写的诗词不算在内,不然的话我就是不眠不休不吃不喝数上三天三夜也数不完呢。

『1』《薤露》汉·佚名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2』《蒿里》汉·佚名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小注】

《薤露》和《蒿里》原来本是一首诗,据说出于楚汉争霸时期田横的门客。田横出身于战国时齐国的宗室,秦末战争时一度自立为齐王,后兵败,与五百门客退于田横岛(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西汉建立后,田横受到汉高祖刘邦的征召。在前往洛阳的途中因不愿臣服而自杀,他的门客为哀悼他而作了这首挽歌。至汉武帝时,宫廷乐师李延年将其分为二曲,《薤露》送别王公贵人,《蒿里》送别士大夫和庶人。

『3』《咏史诗·即墨》唐·胡曾即墨门开纵火牛,燕师营里血波流。固存不得田单术,齐国寻成一土丘。

【小注】

胡曾,号秋田,唐邵州邵阳人。以《咏史诗》著称,共150首,皆七绝。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南阳》咏诸葛亮结庐躬耕,《东海》咏秦始皇求仙,《姑苏台》咏吴王夫差荒淫失国。

『4』《咏田单》宋·王安石湣王万乘齐,走死区区燕。田单一即墨,扫敌如风旋。舞鸟怪不测,腾牛怒无前。飘颻乐毅去,磊砢功名传。掘葬与劓降,论乃愧儒先。深诚可奋土,王蠋岂非贤。

【小注】

田单破燕: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5』《咏史上·即墨大夫》宋·陈普清浅蓬莱几度桑,纷纷斫石底心肠。项梁刘季相逢日,即墨大夫头未霜。

【小注】

①陈普:宁德二十都石堂人(今属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其铸刻漏壶为世界最早钟表之雏形。

②即墨大夫:即墨大夫是战国时期即墨都的最高军政长官,《史记》与《资治通鉴》记载的即墨大夫共有三位,第一位是齐威王召见的即墨大夫,被封之万家;第二位是燕军围困即墨之时,出城与之战死的即墨大夫;第三位是劝谏齐王建不要降秦的即墨大夫。

『6』《丘君双荐前尹古田三年有遗爱邑人以为可继阳》宋·刘克庄五言徽外弹声古,一点眉间喜色浓。去莠莆田成沃壤,种花寒地亦春风。民怀惠爱祠乡祀,上奋英明即墨封。不比寻常折杨柳,君侯髦士我衰翁。

【小注】

刘克庄,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

『7』《除夜洗砚》宋·王迈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当富春秋。为供文字逢青眼,要策功名真黑头。濯以清泉尘已蜕,衣之文锦翠如虬。呼童除放陈丰馔,少劳精神并汝酬。

【小注】

王迈,南宋诗人。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

『8』《田单》宋·徐钧鼓譟奔牛亦壮哉,一城力挽众城回。谁知辟土明封赏,即墨曾经培养来。

【小注】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

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

末前后在世。

『9』《观七国吟》宋·邵雍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肯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小注】

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7. 有哪些把人虐哭的故事?

以前看到的,看的时候感觉都要哭了,好难过。。。

上一篇:巫家坝国际机场(云南最大的飞机场)

下一篇:品牌运动装折扣店(沈阳都哪里有各大品牌运

猜你喜欢

灌云县(灌云县到淮安高铁时间表)

灌云县(灌云县到淮安高铁时间表)

资讯 2023-10-29 33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州州庆70年是哪一年)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州州庆70年是哪一年)

资讯 2023-11-02 431
海心塔(小蛮腰有多高)

海心塔(小蛮腰有多高)

资讯 2023-11-03 122
阿基师(有没有那种比较全的食谱类的书)

阿基师(有没有那种比较全的食谱类的书)

资讯 2023-11-03 324
福州宝龙(福州宝龙附近有没有24小时健身房)

福州宝龙(福州宝龙附近有没有24小时健身房)

资讯 2023-11-03 233
羊角(汽车后羊角是什么位置)

羊角(汽车后羊角是什么位置)

资讯 2023-11-04 282
镇坪(陕西镇坪县2018年S225省道改路)

镇坪(陕西镇坪县2018年S225省道改路)

资讯 2023-11-07 102
西塔写字楼(广州200米以上高楼有多少座)

西塔写字楼(广州200米以上高楼有多少座)

资讯 2023-11-09 323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是鬼节吗(到底是风俗还是封建迷信呢)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是鬼节吗(到底是风俗还是封建迷信呢)

资讯 2023-11-22 58
黑暗城堡(地下城堡2罪恶之血在几层)

黑暗城堡(地下城堡2罪恶之血在几层)

资讯 2023-11-24 177
苏州到杭州(江苏苏州到浙江杭州坐车要多久哇)

苏州到杭州(江苏苏州到浙江杭州坐车要多久哇)

资讯 2023-11-25 85
东苑宾馆(南京中央路上有什么酒店)

东苑宾馆(南京中央路上有什么酒店)

资讯 2023-11-27 5
丰溪森林度假区(美丽的梅州县城大埔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

丰溪森林度假区(美丽的梅州县城大埔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

资讯 2023-11-28 220
大连开发区一中(大连12中23年高考最高分是多少分)

大连开发区一中(大连12中23年高考最高分是多少分)

资讯 2023-11-30 23
石家庄美术(石家庄凡华舞蹈学校怎样)

石家庄美术(石家庄凡华舞蹈学校怎样)

资讯 2023-12-02 301